北京总部(全国通用)
400-090-3910
上海分部
13911340419
广州分部
13521978240
风控如履薄冰,从接到借款需求,到决定借钱,到最后完整把钱收回来,中间若有任一环节考虑欠妥没有及时规避风险,都有可能造成逾期不良。下面小编就给您说说贷前、中、后需要规避什么样风险呢?
不良贷款出现的原因
不良贷款出现的原因千差万别,而在经验丰富的业内风控大咖总结归纳看来,无外乎以下三点:
一是经济环境变差,系统性风险造成不良,例如主业清晰,投资过大,造成资金断裂;
二是道德风险,导致骗贷,形成不良,例如企业明知已经变坏,贷款时就没准备还,拿到贷款就是为了跑路;
三是客户经理的职业操守风险与经济变差混合造成不良,例如企业只有800万贷款能力,硬给1500万,然后客户经理向企业借500万,自己放高利贷。
规避风险方法
一、贷前:学会说“不”
他最开始是从信贷员做起的,当时的支行长风格软弱,支行业务一直不如人意,后来某大boss以促发展的名义介绍过来一个中介。实际一接触,不仅不上银行的道,还满是五毒俱全那套“江湖气”。简言之,找到科长和支行长陈述利害,几经反复终究顶住了上面的压力,没有和他们搅在一起。这个老板后来凭他那一套也是做得有声有色,但各行不良贷款遍地,自己倒是赚得盆满钵满。
所以说,无论信贷人员还是风控人员,都要学会说不。
二、贷中:风险前置,坚持自己的东西
他说,作为风控人,他一直主张风险前置,一定要走到一线看实际的东西。他曾接受过这样一个单子:一个业绩非常突出的支行报来一个新客户。乍一看财务、产能、产品还都过得去,但是恰好他当时业务不忙,又加之和支行私下关系很不错,就非常认真地做了这笔审查。这一细究,第一企业多头授信,行内业务使用的担保公司业内口碑不佳;第二企业经营理念有所偏差——该行业(上过某年315晚会)主要市场份额由大品牌占据,通过压低原料成本和贴牌外包生产盈利,低端市场存在大量假冒伪劣,这个客户不知名的品牌却定位一线的工艺与价格,很容易把自己拖死;第三企业规划里有一个新的产品线投入,但是综合判断已经不再具备融资潜力,资金预计要出问题。综上,他找到支行行长,明确表示不建议介入。
显然好心没有好结果,支行又是找他领导、又是找大boss,顺带搬出政府背景,终于搞定了审贷会。写批复时,他和boss字斟句酌、据理力争,最终写成了条件授信。
于是放款时又是一番麻烦,最终各退一步,在支行做出若干书面保证的前提下,发放了审批额度的40%。一年过去了,这业务还几天到期,就这40%妥妥的要变成逾期贷款。虽然终究可以借助政府背景收回本息,对那家支行而言这几千万也不算什么,但是仍然有点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坚持。
三、贷后:99%的不良都因为重贷轻管
重贷轻管,贷后缺失一直是小贷公司的阿喀琉斯之踵。尽管小贷公司普遍借助一般的系统自动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预警,但对于复杂的信贷实务还远远不够。
互融云小额贷款系统,就是专门针对到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管理需求及整个业务流程中一系列的业务而研发的。互融云始终坚持以“产品+服务”为核心,具有专业的风控中心管理,全方位的监控每一笔的贷款项目,严格把控风险,让您的平台持久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