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总部(全国通用)
400-090-3910
上海分部
13911340419
广州分部
13161766437
据悉,真是成也普惠金融,败也普惠金融!互融云供应链金融系统产品经理发现,供应链金融(SCF)在美国的发展情况并不尽如人意,P2P在信贷领域的竞争令银行业备受压力,银行业不得不开始反思自身的业务发展模式。相反,中国市场却是另一番风景,SCF在中国金融领域的发展后来居上,各金融机构争相与SCF“联姻”。
供应链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SCF,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一个专业领域,也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一种融资渠道。简单地说,SCF就是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既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又能延伸银行的纵深服务,达到双赢的效果。
毫无疑问,SCF运作模式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但现实是,尽管美国的金融机构已经投入大量时间金钱和人力来发展SCP业务,收益回报仍不及预期。其中的原因一部分是部分银行不愿意改变“老式”的抵押流程和风险评估模式,一部分是由于SCF在一些企业中的认知度还不是很高,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一些网贷平台的兴起而引入的竞争。
84%的美国银行对贷款产品的定价感到“压力山大”
Grant Thornton的一份报告显示, 早在2014年美国就已经有60%的企业在融资时绕过银行而选择非银行机构了,通过非银行机构融资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边缘化,而是逐渐成为了一种主流趋势。市场中P2P和新供应商网络的崛起导致银行不得不重新评估他们的运营模式,面对这样的挑战,美国银行业开始认识到与非银行金融机构达成战略伙伴关系的必要性了。
不过,与供应链金融在国外遭冷落的情况不同,国内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却有另外一番风景。
从国际供应链金融发展历程来看,其参与主体由金融机构开始,并伴随着大型物流企业集团的介入而将供应链金融服务推向深入,整体上中规中矩。国内的供应链金融虽比国外起步晚,但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可谓是跳跃式前进。供应链金融不仅成为银行业战略转型的加速器,也成为当下各互联网金融机构竞选追逐的目标。最新的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报告显示,当前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0万亿元。预计到2021年,市场规模将接近20万亿元。
在国内,互联网已经全面渗入到了供应链金融的各个环节。在互联网时代,供应链金融的操作方式也与以往不同。
目前供应链金融的参与者主要有银行、电商平台、资讯网站、ERP软件公司、物流公司、核心企业、P2P平台等主体,而国内大型电商平台的天然优势令国内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直接进入了“快车道”。
大数据时代令这些企业掌握了更多的企业信息,包括供应链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阿里巴巴旗下的购物平台记录了大量的交易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包括一系列的产品信息,更重要的是,客户在电子商务平台的消费记录映射出了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情况,在办理退货退款时,淘宝已经根据顾客的信用记录而选择是否迅速退款,这说明该平台已经对顾客的信用数据开始加以使用了。在将来,这些信息可以用来作为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级。随着支付宝支付在国内的普及,阿里也及时推出了自己的信贷产品。
京东的金融业务板块中,供应链金融是根基。自建物流一直是京东的一个优势。通过多年积累和沉淀,京东已形成一套以大数据为驱动的供应链体系,为上游供应商提供贷款和理财服务,为下游消费者提供赊销和分期付款的服务体系已经形成。京东不仅通过自有资金给供应商提供放贷还将有贷款需求的供应商推荐给合作银行,由银行放贷。
中国近两年互联网金融的火爆不只体现在电商平台对金融领域的探索,P2P平台的兴起也分走了金融信贷市场的一块蛋糕。虽然美国银行的SCF业务受到了网贷平台的冲击,但国内P2P的发展不一定是SCF的绊脚石,相反,P2P与SCF的“联姻”能让双方各取所需。
对国内的P2P平台来说,安全性始终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主要原因还是贷款方征信信息的缺乏以及平台风控的缺失。而供应链金融由于有核心企业背书,可以为P2P平台提供更大的安全性。
而第三方P2P平台担任信息中介的特质,能够减少融资过程的中间环节,事实上降低了融资企业的融资成本。互联网金融给银行带来的竞争能促进整个信贷运作效率的提高。
供应链金融是企业还是银行的事情?
本月10日,由Dot Connector(上海华昂商务咨询有限公司)主办的“启发创新• 开创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新局面”2016年亚太银行技术峰会日前在上海召开。本次峰会吸引了中国银行业协会领导、120余家银行高管及金融科技企业高管参加,共同探讨银行传统业务如何依托技术革新实现数字化转型。
对于“供应链金融是企业还是银行的事情?”这个问题文沥CEO钟胜九先生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如今的金融机构只有真正了解客户需求才能够提升客户体验,实现业务增长。同时,钟胜九先生指出,数据掌握和数据分析能力是核心关键。对于银行来说,也应该借力于互联网,深度发掘企业信息和采集数据,这样才能完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
前段时间G20峰会上公布《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再次让数字普惠金融成为热门议题。将数字化运用到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必然是金融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金融数字化是大势,而大势是拦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