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总部(全国通用)
400-090-3910
上海分部
13911340419
广州分部
13161766437
消费金融市场这块大蛋糕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抢夺。据艾瑞咨询首份消费金融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达到13万亿元,2014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产业交易规模突破160亿元,增速超过170%。2014-2017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依然将维持2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预计2017年将超过27万亿元,相较于2007年将增长7.4倍。
行业走俏 呈爆发式增长
截至目前,国内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仅有23家,但市场参与者众多,可以说是群雄逐鹿。记者梳理后发现,目前从事消费金融业务的机构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传统消费金融互联网化,以商业银行为主;第二类是银监会批准成立的消费金融公司,拥有消费金融合法牌照;第三类是依托于电商平台、网贷平台的消费金融公司。
具体来看,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在风控能力方面有巨大优势,银行本身丰富的行业经验、严格的风控标准和完善的系统都是其它公司不容易超越的。电商系消费金融公司,主要是在线上获客渠道,数据与品牌方面具有一定的积累。持牌系消费金融公司,自身有较强的资金后盾、消费数据和场景,容易实现交易闭环和生态闭环,一般是通过消费金融拉动产品销量增长,达到产融结合的目的。
“虽然线上消费场景已被电商系牢牢占据,但总体来看,消费金融的整体其渗透率仍然较低,市场空间巨大。” 某业内人士表示,从消费者的地域性、分散性、触媒接受性上来说,二三四线,甚至农村消费市场,仍有大量的消费行为发生在线下,这些线下场景仍然不能被忽视。更重要的是,这些线下的金融服务需求仍未得到有效满足。因此,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消费金融市场的蛋糕都十分巨大。
场景丰富 风控仍是关键
各路资本的涌入,行业参与者不断增加。想要在消费领域中站稳脚跟,专业化分工或成为趋势。根据《2016中国消费金融趋势报告》,目前消费金融市场上场景涵盖十余种,其中包括3C、家装、旅游、医美、蓝领等等。不同“玩家”在资金成本、风控、用户流量、场景等优势各不相同。
消费金融业务看起来很美,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尤其消费金融业务快速发展时间不长,其不良率有很大的延后性。随着时间推移,借款者还款的不确定性也会变高。尤其是经济周期对个人收入有传导效应,后续风控则显得尤为关键。
即有分期总裁曹诚告诉记者,虽然消费金融行业服务的用户是属于金字塔底层的那部分,但却是一个高门槛的行业,因为大部分用户没有征信记录,需要公司拥有强大的风控系统来识别用户,控制风险敞口。
“能否建立一个完善的大数据征信体系是一个关键点。”专业人士认为,消费金融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系统建设工作,尤其对于线上运营来说,大数据模型和数据决策是核心,只有完善的数据决策体系才能够做到给广大没有信用记录的“小白”进行精准的用户画像、进行合理的授信,并追踪其还款行为,形成良性闭环进而做好用户周期管理。
“消费升级和金融创新大背景下,消费金融前景一定向好,但行业分化、激烈竞争正在发生。”佰仟金融副总裁孔令军认为,消费金融一定是依托场景的,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场景既是流量入口。同时,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行业准入门槛会越来越高;而在模式上,场景结合、跨界合作是必然,布局商品服务销售、征信、支付、融资、资管各个板块,来打造生态圈。
专业消费金融系统开发商,北京互融云提供多方向的信息化支持,包括场景消费、旅游、教育、超市等多种类不同形式的金融消费形式,为即将开战消费金融业务的公司,提供全方位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