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总部(全国通用)
400-090-3910
上海分部
13911340419
广州分部
13161766437
商业保理业务,是指基于供货商(债权人)将其与进货商(债务人)订立的货物销售或服务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由商业保理企业提供的贸易融资、销售分户账管理、客户资信调查与评估、应收账款管理与催收以及信用风险担保等综合性信用服务。
2012年商务部允许商业保理试点之后,中国商业保理行业迅速发展。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商业保理行业逆经济周期而行,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商业保理行业现状
1商业保理行业总体规模增长迅速
我国商业保理业务量和融资余额等主要指标连续多年保持成倍增长态势。2016 年我国商业保理业务量超过5000 亿元人民币,约为2015 年的2.5 倍;2016 年底商业保理融资余额超过1000 亿元人民币,约为2015年底的2 倍。预计到2017 年底,保理业务总量有望达到8000 亿元,融资余额达到2000 亿元。预计到2020 年,全国商业保理业务量将达到万亿级规模,商业保理行业有望成为我国贸易融资和风险管理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
2商业保理企业数量快速增长
我国新增商业保理公司数量加速上涨。截至2016 年12 月31 日,全国已注册商业保理法人企业及分公司共计5584 家,其中深圳4051家、天津430家、上海422家分别占据前三位,三地合计占全国注册企业数量的87.8%。2016 年底的商业保理企业存量较2015 年底的2767 家增长了102%,是2012 年底商务部开展商业保理试点当年已注册企业存量的61倍。2017 年我国商业保理企业数量将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将下降到50% 左右,企业存续数量有望达到8000 家左右,开业企业数量1500 家左右。
目前,我国关于线上商业保理的融资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通过网络作为信息集成平台发展保理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
由“P2C”(P2C即production to consumer,简称为商品和顾客)模式核心在于集成信息网络平台,其与各方主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该集成信息网络平台通过提供商业保理公司信息与中小企业的单笔应收账款信息,为两者提供撮合商业保理业务的机会,从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在平台上,将会对具体商业保理公司的具体商业保理业务进行登记,便于投资者进行筛选,从而有助于保理公司融资。为了防止平台乱设“资金池”,设立第三方支付机构,该支付机构将处理现金转账等具体行为,由此在第三方支付机构形成资金转让记录,降低该模式整体风险。
同时考虑到互联网平台禁止进行自身担保,并且第三方担保公司在注册资金、担保规模以及承受杠杆上一般都强于自身担保模式,从而引入第三方担保公司。
P2C模式的SWOT 分析
“互联网金融+ 商业保理”这种“P2C”模式将是未来商业保理发展的新方向之一,优势与机遇明显,同时伴随着风险与挑战。
(一)优势(strength)
1.降低投资风险,确保资金安全;
2.扩大资金来源渠道,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3.投融资门槛较低,社会参与度较高。
(二)劣势(weakness)
1.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2.政府监管不力;
3.人才的市场需求与人才素质的供给不匹配。
(三)机遇(opportunity)
1.创新新型融资产品;
2.开拓商业保理新市场;
3.资金供给端持续发力。
(四)威胁(threat)
1.期限错配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并存;
2.资金池风险;
3.违约风险。
互融云保理业务系统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当前中国新常态经济现状和当前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发展现状,宜将新常态下我国商业保理行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定为“迈入新阶段、助力新常态”。但是对于相关监管问题,目前我国尚未有较好办法,仍需在宏观审慎的原则上,建立起一套有效监管各方行为的体系及计量相关金融风险的模型,从而完善商业保理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