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总部(全国通用)
400-090-3910
上海分部
13911340419
广州分部
13161766437
今天来说一说分期租赁,虽说“以租代售”本质上就是消费金融的一个分支,但若套上一个时下热门的概念——共享经济,那就不一样了。
租赁简单来说,就是把分期购买时支付的“利息”换成“租金”,对目标物的“所有权”变成了“使用权”。换个角度看,租赁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金融借贷行为,所以不管是手机、汽车或者其它物品的分期租赁,本质上都很像一个金融产品。
互融云消费分期系统小编最近几个月发现,身边有不少朋友都尝试以租赁来替代购买,比如,手机、汽车、还有衣服等。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转变,现在不过短短几年,信用卡俨然已经成为了银行增长最快,最受重视的一块业务。而中国用户的消费方式也完成了从一次性付款,到分期付款再到分期租赁的变迁。
如果要深究这种变化背后的原因,小编想既得益于国人消费意识的觉醒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也离不开电商等线上消费场景的发展,还有信用、支付等基础设施的完善。
1从分期购机到分期租机
每一个市场的兴起都需要具备一些最基本的要素,比如,覆盖面足够广、潜在用户足够多等等。而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更换频率的提升也自然而然地为分期租赁打开了机会窗口。
小米CEO雷军在今年10月发过一条微博,他引用了国际调研机构Counterpoint的报告,数据显示全球平均更换手机的周期是21个月,中国人平均22个月就要换一次手机。
当智能手机的单价越来越高,使用周期又大大缩短之后,大家突然发现买一个手机的性价比越来越低。尤其当iPhone X横空出世后,手机俨然已经从一个消费品变成了轻奢品。
随便查了一下,现在不少手机分期租赁平台都接入了芝麻信用,高于550或600还可以免押金,这样算下来,一部总价近万元的iPhone X(256g),每月租金499(享换机)。
目前涉足手机分期租赁的主要有几个派系:专注分期租赁的创业公司、手机回收平台、电商平台、还有传统线下的手机销售渠道。
直观来看,这就是一个出租手机的业务,但仔细分析,这个业务的链条可不是一般的长。手机分期租赁业务涉及的几个基础环节:流量(获客)、风控、资金、供应链(采购)、残值处置(二手机回收、定价、处置)。
有些平台是将部分环节做了外包,比如残值处置部分(跟二手机回收平台合作);再比如,风控部分(接入芝麻信用),但更多的公司选择了把大部分环节握在自己手中。
据了解,通常手机租赁有几个主要的盈利点:租金、维修、回收处置。这个逻辑并不难理解,企业介入的环节越多、利润点也越多。
这跟电商提供分期付款一样,除了商品采购可以赚一道差价,分期付款还可以吃一道利息。相比分期付款和商品采购的收益,这个业务链条中残值处置的壁垒反而更高、利润更厚。
2从“所有权”到“使用权”
简单地分析一下手机分期租赁的商业逻辑便不难理解,这是个有空间的市场。但很多时候,更难被改变的往往是用户的消费习惯而不是消费方式本身。
事实上,市场上那些做手机分期租赁的平台已经开始尝试拓展自己的品类,包括空气净化器、大疆无人机、电脑、音箱等智能终端和电子产品。但是,这种“以租代售”的业务链条往往都较长,且回收处置是一个关键环节。相比二手机回收,净化器、无人机,甚至特斯拉等品类的残值处置可能还没有形成标准化的流程和市场。
汽车交易领域这种“以租代售”的模式与手机分期租赁的发展路径如出一辙,汽车分期租赁市场中的有力竞争者一部分是来自二手车交易平台,另一部分则脱胎于汽车交易和租赁平台。
但与手机分期租赁不同的是,汽车的单价更高,“以租代售”的利润更高(汽车批量采购环节往往有较大幅度的折扣)、行业壁垒也更高。并且,对于二手车交易平台来说,通过新车租赁还可以掌握一个稳定且优质的二手车源。
“以租代售”是个很有意思的市场,毕竟, 共享经济的本质本就是弱化“所有权”,强调“使用权”。
最近,这种“以租代售”模式备受关注的另一个原因可能还在于,无场景的借贷业务受到了监管的整治,新一轮围绕消费金融业务的探索又开始了。这会成为那些现金贷平台一个新的转型方向么?有待观察。只是,这次希望风口起得慢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