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总部(全国通用)
400-090-3910
上海分部
13911340419
广州分部
13161766437
当前,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消费对支持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将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财富的积累,居民可支配收入逐年上涨,我国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及消费能力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客观上为我国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对于消费金融的从业机构而言,如何有效解决资金问题成为影响业务开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资产证券化在国内金融市场的兴起,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迅速崛起,已经形成千亿“盛筵”,逐步成为消费金融重要的资金来源。因此,分析消费金融ABS业务,使投资者明晰其中的交易结构及关键要素,对于保障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稳定、良性、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消费金融市场巨大,痛点犹在
2017年4月,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显示,我国当前消费金融市场规模近6万亿元,以年均20%的增速预测,至2020年,我国消费信贷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2万亿元。随着消费者线上消费习惯的养成,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消费金融模式正在趋于成熟,呈现出如下特点:
第一,服务主体层面,既有持消费金融牌照的专业化金融机构,也有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通过自身的电商系平台切入消费金融业务;同时,传统的商业银行也开始通过小额现金贷款等方式进入消费金融市场。
第二,服务对象层面,消费金融服务主体的目标人群集中在20〜35岁,他们是具有较强消费意愿和还款能力、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青年人群,也是现阶段经济社会的中坚力量。
第三,在业务开发模式上,以小额、短期的现金贷款和互联网电商平台的应付账款分期服务为主。
第四,在服务定价层面,电商系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能为在其平台消费的客户提供较低利率的分期服务,对信用优秀的客户甚至会提供免息分期服务,具有一定的普惠金融特点。
对于消费金融业务的放款方,从市场回笼垫付资金,可通过P2P、信用卡ABS、消费金融ABS等业务形式落地完成。
第一,P2P模式近年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较大的变动。从行业急速扩充到大批从业机构“跑路”、破产,从校园贷兴起到“裸条”事件等负面新闻的曝光,P2P业务模式已受到监管层的密切关注,针对该领域的监管政策呈逐步趋严态势。市场上的投资者也对P2P产品的安全性存在一定疑虑。
第二,信用卡的发展历史较长,业务模式较为成熟,风控环节把控较严,适于信用基础较好的人群;发卡银行可通过信用卡ABS快速回笼前期垫付的资金,进行业务扩充;该业务模式主要适于各商业银行,并不适用于市场上其他消费金融机构而言。
第三,消费金融ABS与信用卡ABS在基础资产来源上具有较多的共性,两者的差别主要集中在风控层面。此外,消费金融ABS的发行渠道多样,适用于市场上多数消费金融机构,而成为众多消费金融机构的首选融资模式,并已发展成为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ABS渐成消费金融发展“润滑剂”
《国金ABS云2017半年报》显示,2017年上半年,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势头强劲,信贷ABS发行51只,发行总额1909.71亿元;企业ABS发行185只,发行总额2639.97亿元;基础资产层面,信贷ABS的基础资产以企业贷款、汽车贷款、住房抵押贷款为主,企业ABS的基础资产则以小额贷款、应收账款、信托受益权为主。
企业ABS业务发展迅速
2017年上半年,企业ABS发行额同比增长61.77%;市场存量达7331.62亿元,同比增长102.45%。对基础资产分布的分析显示,小额贷款发行846.97亿元,占企业ABS发行规模的32.08%,同比增长14倍;应收账款发行437.62亿元,占比为16.58%,同比增长40%;信托受益权发行401.06亿元,占比为15.19%,同比10%。
企业ABS业务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以小额贷款为基础资产的ABS产品的发行,可以判断,以个人小额消费贷款为基础资产的消费金融ABS已成为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消费金融ABS的市场体量
随着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电商系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互联网系消费金融服务机构等市场主体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布局,消费金融ABS的市场体量呈快速放大趋势。
《国金ABS云2017半年报》显示,我国消费金融类ABS市场体量可观,截至2017年6月,消费金融ABS累计发行总额约1500亿元,已成为资产证券化市场主要的基础资产类型。
在消费金融ABS的交易结构中,基础资产、发起主体(原始受益人)、计划管理人(通常也是承销机构)、风控评级,通常是影响消费金融ABS业务的要素,也是市场投资者关注的核心点。
未来,消费金融ABS重在风控与定价
消费金融ABS的投资者最为关注的是产品的预期收益、回款周期以及安全性;专业的信用评级机构可通过持续跟踪产品发行后基础资产的实际表现情况,发挥重要的监督作用,直至基础资产的本息清偿完毕;消费金融ABS具有入池资产笔数多、同质性高的特点,通常一个具体的消费金融ABS产品入池资产可达数千至上万笔,评级机构只能对消费金融ABS的基础资产进行归类化的分层评级,很难具体到单笔入池资产。
在具体实践层面,投资者通常不能直接接触入池资产,对于入池资产的具体运营情况并不明晰,多数情况下只能依靠计划管理人披露的书面信息了解产品的运营状况;基础资产的真实运营状况往往只有发起人最为清晰。如果产品发生大规模违约,最终承担损失的往往是该产品的投资者;发起人在此之后发起的消费金融ABS将难以再找到合作伙伴,发行渠道很大程度上会受阻,而市场上的投资者同样不会再对该发起人的消费金融ABS进行投资。
消费金融ABS的本质是垫资人通过金融手段出让原始受益权,从而进行融资;金融的本质正是资金融通和借贷交易,核心是信用风险管理。没有信用的支持,融资必将成为空谈,离开金融本源的理论则是空中楼阁。信用是金融市场交易的纽带,蕴含着多元化的商业和金融风险。因此,必须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持续完善风控系统,构建完善的“风控—信用”体系,才能保证消费金融ABS的良性发展。
对于消费金融ABS基础资产的原始受益人(通常为发起人),只有对入池的基础资产,从源头进行严格的风控,才能在资产证券化市场始终保持强劲的竞争优势。
对于消费金融业务的从业机构(通常为消费金融ABS基础资产的原始受益人),则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第一,结合了金融科技的新型消费金融平台成为主要的业务载体;平台通过连接电商、银行、支付公司、互联网征信平台等相关业态,将消费金融的关键业务主体进行协同合作。
第二,消费金融业务线上趋势明显,切入消费应用场景的新型技术,成为业务发展的关键。借助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消费金融业务风控模式的完善,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互融云消费金融系统产品经理表示,对消费金融ABS而言,风控和定价能力始终是业务核心。以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金融科技(FinTech),帮助新型消费金融平台实现了从资产获取到资金对接的业务贯穿。未来,数据驱动下的风险定价,将成为消费金融领域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