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总部(全国通用)
400-090-3910
上海分部
13911340419
广州分部
13161766437
欲求在市场中屹立不倒的金融机构,总是孜孜不倦地寻求下一张登上诺亚方舟的船票。自2015 年下半年开始,各类金融企业都将目光锁定在了消费金融身上,其迅速成为互联网大佬、银行、P2P、小贷眼中的“香饽饽”。
在外界看来,消费金融必定会成为金融界下一个“独角兽”,但是最近,河南某在校大学生因债务缠身无力偿还跳楼自杀的新闻传得沸沸扬扬,而矛头都指向了外界一致看好的消费金融,特别是学生分期这块细分市场。
因而,消费金融处于冰火两重天的境地,巨大的市场潜力、大佬的疯狂、资本的追逐、政策的红利都在为消费金融塑造一个完美的蓝图;但风控的不完善、获客成本的高昂、运营模式的不清晰似乎都在表示消费金融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远没有到成熟的时期。一时间,关于消费金融是馅饼还是陷阱的论断喧嚣尘上,事实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市场+ 大佬”预示馅饼
对于消费金融来说,其之所以火爆,起源于其庞大的市场需求。
据人民银行统计,2015 年末中国居民部门消费信贷余额18.9 万亿元,同比增长23.3%,是一般贷款增速的1.6 倍,且近几个季度呈加速上升趋势。
而艾瑞咨询公布的首份消费金融报告数据显示,2013 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达到13 万亿元,2014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产业交易规模将突破160 亿元,增速超过170%。
从个人消费贷款的数量级来看,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数据,截止2014 年,中国个人贷款余额是7.7 万亿,2013 年数据,我国个人消费贷款余额相当于GDP 的10% 左右,远低于中国香港的18% 和美国25% 的水平。预计中国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将于2018 年增长至17.5 万亿元。
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消费信贷在信贷结构中占比仅为20% 左右,而在美国或者欧洲发达国家,消费信贷的占比超过60%,差距悬殊,对比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消费信贷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巨大的市场潜力成就了消费金融的崛起,当然,各行大佬肯定也不会放过这块巨大的蛋糕,谁都想在这未来的诺亚方舟上占得一席之地,包括阿里巴巴、腾讯、苏宁、微众银行、小米、海尔、京东等。
消费金融领域已成为各路资本争抢的“宠儿”,并分别形成以电商系、银行系、P2P 系、移动系、试点系五大势力并驾齐驱的局面,产品线覆盖购物、租房、旅游、装修、教育等各式消费场景。
第一类是大型电商平台或者O2O 平台自建消费金融业务线,包括京东白条、淘宝花呗、苏宁任性购等;
第二类是银行布局的消费金融,如招商银行闪电贷和建设银行快e 贷等;
第三类是P2P 企业,如拍拍贷、人人贷、宜人贷、速溶360 等,通过分期借贷购物的方式来布局消费金融,也包括专注分期购物的平台,如乐分期、趣分期为主;
第四类是移动端信贷APP,如手机贷、Wecash闪银、拉卡拉替你还等;
第五类是获得试点资质的消费金融机构,如北银消费金融公司、马上消费金融公司等。
消费金融的火爆,除了资本的追逐之外,还离不开政策红利的鼓励和扶持。2015 年下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降低消费金融市场准入,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至全国,消费金融站上政策风口。
在今年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的2016 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消费增长和支持消费信贷的明确数据及态度,这是一声响亮的号角,与减税的纠结相比较,消费信贷更易获得各方支持。
“风控难解”呈陷阱
庞大的蓝海市场、资本的疯狂追逐、政策的红利支持预示着消费金融这块馅饼的存在,然而风控难解的缺口给予了消费金融极大的压力,给外界一种金融“陷阱”之感。消费金融的欺诈等事件皆是因为风控体系的不完善造成的。
其实,消费金融产品的典型特点是小额分散,其主要是基于信用进行放贷业务,这就涉及到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目前国内的征信体系不完善,央行征信系统还未正式接入消费金融行业,个人征信体系是否完善是决定消费金融业务规模的关键因素。”姚亮说。
据记者了解,目前消费金融风控主要是通过大数据征信来进行,除了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电商巨头是自建风控体系外,其他消费金融企业都是通过与第三方征信公司进行合作,如接入腾讯信用与芝麻信用,利用其基于网购和社交所产生的庞大数据库,为用户进行立体多维画像和用户信用评级,数据的维度和实效性也大大不同。
据业内人士分析,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利用自己生态圈中的数据进行大数据风控具有较大的优势,其他诸如P2P 消费金融借贷、分期购物、车贷和装修贷等消费金融业务的征信体系都处于初级阶段,并没有大范围接入官方或者民间的征信系统,主要审查点集中在申请人的身份核实、工作核实和资产核实的阶段,没有涉及申请人过往的信用历史、行为偏好和社交关系等深层次个人信用模型的构造,因而风险较大。
从风控的角度来看,消费金融的主要风险点还是在于后端的催收。“因为消费金融公司不能对外吸收存款,只能放贷。实际上,引流并不是很大的问题,但关键是资金能不能安全收回的问题。”马上消费金融公关总监宋铮表示。
而马上消费金融CEO 赵国庆也表示,消费金融企业的核心应该是在后端的风控团队,包括产品开发、审批、账户管理、催收、核销回款等。
场景战中见分晓
市场潜力成就消费金融巨大的“馅饼”,同时不完善的风控体系也凸显了“陷阱”,而决定其最后归属的还在于场景战的争夺。
“消费金融最关键的就是场景生活化,只有占得生活场景,消费金融才能真正得到飞速的发展,否则其是很难打入金融市场,占得一席之地的。”姚亮说。
在消费金融的场景战中,似乎电商已经走在了前列,其利用得天独厚的场景入口、良好的用户体验和粘性、整体运作能力的成熟、运营成本较低、巨大的流量入口、海量的数据源占得先机,如京东白条、淘宝花呗、天猫分期等。
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电商业巨头都掌控着最大的一块消费场景,尽管拥有场景的优势,但是电商大佬们依然在不断地拓展消费金融的场景,不断延伸,把触角伸大众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2015 年京东消费金融通过“白条+”战略布局京东以外的更多生态体系,陆续推出校园白条、旅游白条、租房白条、首付白条、乡村白条、京东金采、京东钢镚等各类创新产品。
而对于其他类型的消费金融机构来说,只有从垂直的场景去布局才能获得机会。在姚亮看来,租房、二手车、旅游、教育等市场,特别是较有潜力的领域,另外单价高、有贷款需求的场景也会成为未来消费金融场景的爆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