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总部(全国通用)
400-090-3910
上海分部
13911340419
广州分部
13161766437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提速,尤其是在与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相关政策指引下,我国供应链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小微金融领域迅速迭代发展,技术创新水平和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质效不断提高。
据悉,由万联网和成都市供应链金融协会联合主办的 “2023第三届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论坛”拟定于2023年6月28日在成都举办,大会将以线下会议+线上直播联动的方式举办,邀请国内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专家及企业家线下聚首,聚焦供应链金融创新实践与机遇,围绕“推进产业数字化实践 构建产融一体化生态”分享研讨。
当前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主要为商业银行、保理公司、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主要提供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存货为质押品的贷款、担保、保险等业务。以商业银行为例,商业银行一般以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授信为担保,为其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曾任多年国际大型投行高管,在收购兼并、证券承销方面成绩斐然的汇盛董事总经理魏涛表示,供应链金融的根本在于供应链,涉及的环节、企业类型、参与主体等较为复杂和多元,资金流、信息流更是纵横交错,需要金融机构能够提供包括传统授信、票据、现金管理等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而银行在此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可以针对供应链上所处环节、交易对手等确定不同融资要素(含规模、期限、利率、担保)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系统性地服务于供应链各个环节。
她指出,现阶段互联网技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中的应用程度不高,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链并未真正打通或者说不完整,供应链各环节以及核心企业、物流企业、交流平台等各参与方的信息数据独立性仍比较强,银行尚无法根据其中的信用要素进行有效或独立进行风险定价。尽管存在一些实践上的困难,但供应链金融仍是商业银行的重要发力方向,这不仅有助于为商业银行的业务提供新的增长点,也有助于畅通产业链和供应链、盘活中小微企业的流动性资产,从体制机制上解决现实问题。针对供应链金融的痛点问题,魏涛表示,“要优化供应链金融生态,加快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促进国际产业链深度融合,保障供应链安全。监管政策需提前布局相关政策法规,督促金融机构加强对产业链中各类企业主体的监测预警和分析研判,不断规范供应链存货、仓单和订单融资业务的发展。此外,还可借助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线上化风控监测,从而控制风险。”
“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意味着供应链金融将应用到产业更加广阔的空间里去,进而提升产业链企业之间协同效率,提升企业财务价值和服务客户能力。产业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深度赋能产融一体化新生态。
互融云根据您所处的不同行业,提供专业化的供应链金融系统解决方案,为生产商、经销商、物流商、电商平台和金融机构等提供配套系统,为企业提供专业性金融咨询服务,促进企业产融结合,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互融云供应链金融系统覆盖的业务场景周期从采购/生产到存货/物流,最后流通到销售回款的过程,这其中每个环节的融资模式都不相同,我们严格监控每个环节的正常运转,助力您资金的保障安全。
系统的特色:
>>场景金融设计:
产品的设计与场景内金融相结合,基于实际的业务场景、数据、准确的发现用户的需求和痛点,针对性提供给客户适合的供应链产品。
>>多行业支持:
系统可以满足生产制造、家电、汽车、钢铁、煤炭、医药、电商平台、金融机构等多种行业。
>>配置灵活性:
快速调整产品组合,产品类型、产品规则、费用标准的自定义配置,实时调整,适应业务变化。
>>业务审批流程化:
系统实现融资申请、尽职调查、贷款审核、合同签订、贷后监管、催收管理流程化,规范化的帮助客户搭建供应链生态圈。
>>丰富的数据报表;
多维度统计报表:客户统计类贷后回款类、贷前风控类,财务报表类,用数据帮助企业运营。
>>配套接口齐全:
现已成功接入:征信类如同盾、百融、人行征信,工具类如OCR识别,电子签章,支付类:银行、微信支付宝等,市面上主流接口。
本文标题【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深度赋能产融一体化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hurongyun.com/article/detail/15898.html 转载请带上链接
了解更多产品信息,详见互融云官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