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融云 互融云

北京互融时代软件有限公司

北京软件行业协会理事会副会长单位
北京软协金融科技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单位
十六年砥砺前行,持之以恒,做您可托付的信息化合作伙伴。
系统试用
  • 北京总部(全国通用)

    400-090-3910

  • 上海分部

    13911340419

  • 广州分部

    13161766437

选择以下任一方法:索取【系统报价明细】

与我们专业客服直接沟通,您将得到第一手的系统报
价和详细的报价说明。

方法一:通过网页聊天工具,获取一手资料、报价、试用
联系在线客服

方法二:直接拨打官方热线

400-090-3910
立刻回呼此号码

【融资租赁】融资租赁业务走进上市公司视野

发布时间:2024-05-21  作者:中国经营报
分享到:

 

融资租赁是继银行贷款、公开市场发债之后的第三大债权类融资工具,是金融领域与实体经济结合最紧密的行业之一,也是助推“中国制造”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金融手段。

 

415笔合同业务,1173亿元合同金额,这两笔数据的背后是2023年上市公司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的全年数据,根据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租赁业工作委员会统计,这两项数据分别增长25%和15%。

 

对于上市公司为什么选择融资租赁作为融资渠道,多位融资租赁行业人士认为,一方面反映经济不断企稳向好,融资租赁业务逐步走进企业视野;另一方面也反映融资租赁因兼具“融资”和“融物”双重属性的天然优势,反映其巨大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融资+补链

 

前不久,宁波的一家上市公司公告称,公司及子公司将开展50亿元的融资租赁业务。资料显示,虽然这家上市公司从事硅产业的研发和生产,不过早在2022年,公司便在天津设立了融资租赁公司,通过商用车为上下游物流供应商提供支持。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企业产业链不断壮大,企业已经不再局限产业的聚焦,而是会通过“补链”的形式,补足产业上下游的短板。例如成立融资租赁公司,不仅能够补强产业链的短板,还能够提供资金支持。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眼下,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瞄准融资租赁业务,以期实现融资。广东一家从事钢中气体生产的企业负责人小周向记者介绍起了公司初创时期的故事:“公司成立于10年前,那时候公司刚刚完成注册资本缴纳,就遭遇投资项目资金缺口问题。当时公司成立不久,除了1.8亿元的注册资本外,没有任何增信与抵押,融资成了一道难关。资金不够、买不起设备、项目无法开展、资金成本难回笼,这成了一个死循环。”

 

面对大多数中小企业初创时期面临的融资难问题,一个偶然的机会,小周得知融资租赁公司可以为公司打开融资渠道。“当时我们找到了广州一家融资租赁公司,对两套设备开展融资租赁,解决了公司发展资金缺口难题,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购买设备,公司以‘融物’的方式实现了‘融资’,无需在设备上一次性大量投资,实现轻资产运营。”小周表示。

 

据小周介绍,由于融资租赁的支持,让公司能够轻装上阵,顺利开拓运营。此前,公司自主研发的科研项目也突破了国际公司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就在2023年,公司成功在科创板上市。

 

记者梳理部分上市公司关于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的公告发现,绝大部分公告中,关于开展业务的目的,都会提及“优化融资结构、拓宽融资渠道、满足资金需求”等内容。

 

记者注意到,在政策方面,政府及相关部门也越来越强调融资租赁对实体经济的支持。2023年10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东省大力发展融资租赁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粤府办〔2023〕18号)的通知,其中特别提到,融资租赁是经济主体的重要融资渠道,在推动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带动产业升级、促进产品销售、缓解市场主体资金压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统计,2023年共有147家国内上市公司或其控股子公司开展融资租赁业务,较2022年的169家减少了22家;全年累计发生业务共415笔,合同数量同比增长25%;合同总金额为1173亿元,同比增长15%。虽然使用融资租赁的上市公司数量有所减少,但融资租赁企业服务上市公司的业务规模和合同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对于开展业务数量的减少,业务规模和合同数量创历史新高的情况,有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或与近年来融资租赁公司出清有关。对于一些展业难、业务少的融资租赁公司,监管一直采取清退的办法。但是,在公司出清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实现业务规模和合同数量的增加,这也体现了融资租赁公司与上市公司开展业务更具高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租赁业工作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市公司开展的融资租赁业务单笔合同金额平均为2.83亿元,比2022年下降0.23亿元;单笔合同最大金额为60亿元,最小金额为6万元。具体来看,单笔合同金额不超过5000万元的最多,共有147笔,占总体的36%;单笔合同金额在5亿—10亿元(含)的最少,仅有12笔,占总体的2%。近三年来,单笔合同金额不超过5000万元的合同数量占比呈上升态势。对此,北方某省金融局相关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融资租赁”业务模式用“融物”实现“融资”,这反映其独特的优势。“由租赁公司购置设备,并租给企业使用。租赁期限内企业享有设备使用权,期满即归企业所有。可能设备价值在1000万元到几千万元不等,对于大公司来说这些钱不算多,但是对于体量较小的上市公司或者初创公司来说,可能就是‘救命钱’,原本的一次性开支分摊到长周期支付,大大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

 

创新服务实体

 

从上市公司所属行业来看,147家上市公司主要分布于机械设备及轻工制造、计算机及通信设备、电力及公用事业等多个行业。其中,机械设备及轻工制造、计算机及通信设备、电力及公用事业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的上市公司数量较多,分别有46家、20家、19家,分别占比31%、14%、13%。与2022年相比,机械设备及轻工制造、计算机及通信设备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的上市公司数量分别增加了3家、5家,占比分别增长6%、5%;电力及公用事业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的上市公司数量减少了10家,占比下降4%。

 

Wind数据显示,2022年共有121家国内上市公司(不包括新三板)开展221笔融资租赁业务,融资租赁形式以售后回租为主;业务投向行业众多,以材料、机械、能源、信息技术行业为主;投资涉及地域分布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主;租赁期限分布主要集中在3—5年。

 

对于开展融资租赁的行业分布,不少行业人士认为,随着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的重要着力点,融资租赁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构建中有突出作用,通过提供多样化、专业化的租赁产品和服务,能有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华东政法大学融资租赁中心特约研究员黄保俊认为,未来,行业应加快新业务模式的创新转型,摒弃传统租赁业务投放模式,提高直租、经营性租赁业务占比,逐渐回归以设备租赁为主的租赁业务模式。根据设备资产设计合理的产融结合模式,创新租赁与投资、银行、资本、保理等合作模式,发挥租赁在资产设备管理的天然优势,促进产融结合,更加贴近实体经济。

 

2023年上市公司开展的415笔融资租赁业务中,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参与的数量最多,共55家,占比45%;其次为金融租赁公司,共51家,占比42%;内资融资租赁公司数量共16家,占比13%。与2022年相比,金融租赁公司占比增长较快,增幅为14%;外资租赁公司占比下降明显,降幅为11%;内资融资租赁公司降幅相对较小,为3%。对此,有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从这一组数据也可以看出,金融租赁公司因为有母公司支持,其资金更为雄厚,在与上市公司开展业务时更顺畅。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市公司主动开展融资租赁业务之外,不少地方政府及监管部门也扮演起“牵线架桥”的作用。2024年4月,佛山市融资租赁行业协会联合多家单位联合举办“融资租赁助推企业IPO高质量发展专题分享会”,在佛山一家“专精特新”型企业负责人看来,融资租赁还有更多特点。如融资期限灵活设定,最长与设备使用期限匹配;不需要房产、土地等额外抵押;租赁公司批量采购、源头降本,还能协同厂商提供维修、保养等租后服务……对此,企业融资已不局限于银行、信托等传统的金融机构,融资租赁已越来越成为企业融资选择的方式之一。

 

此外,浙江也明确制造业设备更新升级、市政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新能源车辆船舶推广、清洁能源设备推广、农业机械设施更新、医疗教育设备配置等6个领域,作为运用融资租赁工具支持的重点对象。浙江还鼓励租赁公司与银行开展“银租协同”,与租赁同业开展“租租联动”,不断丰富金融服务产品。

 


 

互融云融资租赁系统是一款高端融租业务管理系统,集融资租赁客户管理、立项申请、资信评估、业务运营、风险管理、财务核算,租后监管等一站式业务管理模式,支持直租、回租、经营性租赁等业务模式的融租业务信息化管理平台。在满足基础服务的基础上,倾力打造规则引擎,覆盖业务全周期全场景的业务开展配套接口,全程通过可视化流程管理,智能数据决策分析、强大的风控体系让您的业务更智慧更高效。帮助企业完善业务、合理规划管理、智能风控、减少贷款坏账率,降本增效。基于银行系统架构设计,功能全面,多终端覆盖,集PC+APP(android/ios)全终端产品于一体的系统服务。

 

适用行业:

互融云融资租赁系统不仅仅只局限于设备,同时也适用于基础设施、船舶、航空、汽车等其他行业

 

本文标题:【融资租赁业务走进上市公司视野】

链接地址:https://www.hurongyun.com/article/detail/16745.html 转载请带上链接

了解更多产品信息,详见北京互融时代软件有限公司官网介绍内容

分享到:
联系我们

400-090-3910

(北京总部: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北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领地OFFICE1号楼A座1403

上海分部:13911340419

上海地址:上海市宝山区泸太路6395号1_2层B区2440室

广州分部:13161766437

广州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广汕一路715号2号楼1-7楼405-5房

搜索“北京互融时代”或“北京互融云”,即可导航到我公司总部

关注我们 了解最新动态消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专题子站: